目前,中国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卫浴设备制造商和消费者。中国卫浴卫生洁具占世界总量的30%,卫浴配件占世界总量的近35%。外国品牌看到了中国卫浴市场的增长潜力,加大了在中国的推广和营销力度。高端卫浴产品的利润远高于低端产品,因此成为海外品牌竞争的主战场。他们利用强大的财务实力和高品牌知名度,几乎横扫了中国高端卫浴市场,并采取各种措施抢占中档产品的市场份额。
        中国陶瓷行业发生了巨大变化,国际品牌巨头利用混乱掠夺消费市场。在许多因素的影响下,国内品牌的传统优势正在减弱。
        据统计,2008年一季度我国卫浴陶瓷共出口1085万件,出口金额达到了16327万美元。从卫生陶瓷发展的趋势来看,今年一季度卫生洁具同比2007年产量有所减少,但销售金额呈上升趋势。
        与此同时,卫生洁具行业发展的外部环境也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除辐射标准和出水量控制外,还存在出口退税下调、原材料成本上升、能源价格上涨、销售压力急剧增加、国家能耗等严格限制。这给整个卫生洁具行业带来了巨大的压力。中国卫生洁具行业的整体发展呈现出悲喜交加、机遇与挑战并存的趋势。
       
    新国标成整合市场机会 
        2007年5月1日,由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和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联合发布GB6952-2005国家卫生陶瓷标准正式实施。新标准强制规定了卫生间的水封深度、水封面积、用水量、水封回复、配套要求和冲洗装置的防虹吸功能。不符合要求的产品将退出市场。
        新国家标准中的一些强制性规定已成为一些中国企业难以跨越的门槛。对于具有技术优势的海外品牌来说,新国家标准的实施已经成为他们进行技术竞争的机会,他们的产品要求已经达到甚至超过了相关要求。
        据了解,在中国卫浴行业,除了高端市场的国际品牌外,还有3000多个本土品牌,其中50-100个大型品牌,其他品牌都是中小企业。对于一些国内中小企业来说,生产的产品仍然达不到标准,削弱了整个国内高端品牌的市场竞争。随着美国、日本和欧洲品牌抢占中国市场,卫浴行业高端品牌的竞争将越来越激烈。
        
涨价风暴迫使行业洗牌 
        今年三月之前,整个陶瓷卫浴行业的发展大致呈平稳态势。但是进入四月初,由于人力成本与原材料的上涨、人民币升值等原因,涨价在卫浴业成为一种趋势。据悉,原材料、人力成本、CPI随着综合成本的上升,终端市场卫生洁具产品价格上涨,总体上涨幅度约为20%。一些管理不规范的企业面临着新《劳动法》的实施,企业就业成本增加,产品价格居高不下。据业内人士分析,价格上涨对中低档品牌产品影响最大,尤其是高端品牌TOTO、科勒、乐家等,影响不大,市场已迫使行业洗牌。
        
鼓励发展高端卫生陶瓷 
        据了解,自今年1月以来,佛山作为中国陶瓷总部基地,关闭了106家高能耗、高污染企业,佛山开启了陶瓷等传统产业改造的帷幕。在产业转移的痛苦下,除了一些领先企业可以控制区域市场的资源配置外,相当一部分企业无能为力,为国际品牌进入中国市场创造了短暂的空白。
        但令中国企业高兴的是,政府最大限度地考虑了搬迁企业的实际困难,为了规划佛山陶瓷的近期和中期发展目标,发展佛山优势陶瓷企业,佛山分别发布了佛山陶瓷产业发展规划(2008-2015)》、《佛山陶瓷产业结构调整评价指导方案》和《佛山陶瓷产业扶优扶强若干政策措施》三份文件。
     
   高端市场缺乏国内品牌 
        近年来,竞争激烈的浴室行业迎来了越来越多的国际竞争对手。早在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一些外国品牌的浴室企业就专注于中国市场的大蛋糕、美国标准、TOTO、科勒、英陶等国际鳄鱼不仅将产品运往国内市场销售,还在国内投资建厂,实现生产销售的本地化,降低国内卫浴产品低生产成本的威胁。
        为了争夺中国市场,国际建材巨头纷纷在中国投资建厂,国内企业也将销售重点从国际市场转向国内市场。经过2000年的卫浴品牌大战,中国卫浴企业普遍认识到品牌和文化的重要性。经过品牌建设和技术转型创新,中国卫浴行业取得了阶段性进步。虽然总的来说,中国卫浴企业的优势集中在中低档产品市场,但与国外卫浴企业在高端市场的实力还有很大差距。
        经过30年的发展和创新,国内也出现了一批箭牌浴室品牌企业,始终坚持自己的科技创新道路,以不断服务消费者,提高消费者文化生活质量、水平,促进国家浴室产业的进步为企业使命,为浴室企业承担社会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