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称为从美国进口的地板,不仅背面有裂缝,而且前面有色差。当你想铺路时,你必须支付2000多元的辅助材料。最让人生气的是,最初计算的平方数最终发现你必须再购买5000多元 的商品。市民刘女士没想到,她在地板上铺了一套。
    
    市民:说只收1.6万元,怎么还要交辅料钱?
        6月1日,市民刘女士在一家专卖店对某品牌的实木复合地板持乐观态度。据报道,该地板是从美国进口的,可以通过支付定金从制造商发货。质量绝对有保证。刘女士很兴奋。最后,双方使用了每一块129.6刘女士交了3000元定金。
        6月中旬,店经理上门测量尺寸,并记下待铺地板面积为42.768平方米。29日,经理打电话给刘女士,要付1.6万元。刘女士后来来来到商店。没想到交了1.3万元后,经理说要收2582元的辅料。看来你说只是地板和防潮膜算钱,没告诉我实木大直角、弹簧等辅料需要收费。刘女士很不高兴。
        但是地板还是要铺的,双方同意第二天铺地板的时候再交余款。在经理开的订单上,除了写22箱,42.768除了18582元的平方米、18582元的付款和2582元的欠款外,还承诺确保质量,负责解决问题,售后保修一年。然后,他们去仓库检查货物。经理从一堆包装箱里打开一个盒子,看到每个盒子里只有两个背面完好无损,其余四个都有不同程度的裂缝。刘女士不知道该怎么办?经理告诉她:这种从美国进口的实木地板是这样的。
     
   商家:商品不够,再买5400多元的地板
        6月29日上午,经理带工人上门送货。刘女士和丈夫打开盒子检查货物,发现除了背面裂缝不规则外,颜色深度也不同。经理与刘女士协商,由工人选择,颜色深度基本相同的地板分布在两间卧室,颜色对比较大,铺在床的位置。
        晚上将近5点,看着剩下的地板,经理开始测量客厅面积,告诉刘女士再送7箱货就够了,总共5443.20元。刘女士一核计,总共要花 24025.20元,便说:你开始量的时候说1.6一万元的商品就够了。我只想保留我的名单。现在很好。这是一笔辅助材料钱。我必须再加一层地板。我不会再加你的!他要求对方停止供应。经理看到刘女士不想再合作,就要求工人停工,把剩下的地板都搬走。
    
    工商:检验报告具有法律效力,店铺应承担相应责任
        为进一步确认店内销售的地板为质量不合格产品,7月1日,刘女士来到市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所,对这批地板的色差进行质量检验。检验结果为:实木复合地板现场检验后,个别部位颜色不一致,不一致GB 50209━2002标准中7.3.12颜色一致。
        刘女士随即拿着《检验报告》来到芝罘工商分局进行投诉,要求专卖店进行赔偿。专卖店经理在接受调查时,告知执法人员,《订货单》下面印有:“实木地板是天然素材,故色差、纹理方向等不能以样品为准,也不能成为退、换货理由”的免责条款,因此拒绝赔偿。执法人员认为,卖方在销售过程中不讲明地板裂缝真实原因,且在是否收取辅料费时出尔反尔,存在欺诈消费者的行为;刘女士所出《检验报告》具备法律效力,理应以此为调解依据。所以,卖方理应承担相应责任。
        双方最终达成以下协议:商店终止原订单合同,退还4箱加15层地板和一批辅助材料现金,并承担300元的评估费,退还刘女士的现金3517.40元。